农村孩子的童年 2023年08月30日  

●李曼炜

 周末,带孩子到泮坑玩。旁边的小摊贩吆喝着卖捞网,女儿闹着要买一个去捞小鱼。买好了捞网,先生便牵着女儿兴冲冲地到荷塘边捞小鱼。

 荷塘边的小鱼成群结队,时而停下来不动,时而慢吞吞游动,好像伸手就能捞上来,很是诱人。先生给女儿作示范,屏住呼吸,瞄准目标,快速伸手一捞,唉,空网。一整个下午,父女俩就蹲守在荷塘边,兴致勃勃捞鱼。夕阳西下,矿泉水瓶里终于有了几尾小鱼。看着女儿被太阳晒得红扑扑的小脸、发亮的双眼,一步三回头的驻足,耳畔传来下次再来的恳求,捞鱼或许就是女儿为数不多的童年乐趣之一。

 相比现在孩子乏味的童年,在那个物质条件并不丰富的年代,属于我们农村孩子的童年可就精彩多啦。晨起的早餐,往往是端着一碗汤粉,蹲在地上边吃边看蚂蚁搬家,或看鸡鸭抢食,或听鸟儿在树上歌唱。而我们最喜欢的是坐在池塘边上,边吃边看鱼儿游上来吃浮萍。早餐不但是吃,还是一种特别的视觉享受。偶有掉落的粉、碎肉,便会引得池塘里的塘鲺鱼及鲤鱼,争夺抢食,场面很是壮观。“钓几条上来玩玩怎么样”的提议一经弟弟发出,便获得了我和妹妹的同意。夜幕是最好的掩护,偷拿了妈妈的缝衣针,火烧后用钳子弄弯,做成鱼钩,串上家里炸猪油剩的猪油渣,简直不要太香了。用妈妈缝衣服的黑线、竹林折下来的小竹枝,做成了简易的鱼竿。在池塘边龙眼树树荫的掩护下,弟弟钓起了鱼,为保证不被偶来查看鱼塘的塘主发现,我和妹妹则守在池塘边放风。鱼一上钩,弟弟就连竿带鱼放在准备好的水桶里,拎着桶,快速跑回家。姐弟三人分工合作,学着大人的样子,杀鱼,油煎,放水煮汤……历经千辛万苦煮出来的鱼汤倒也没喝出啥味道,但是,偷偷钓鱼的刺激、鱼上钩的兴奋、杀鱼的无从下手、过家家式的煮鱼汤……钓鱼带来拆封大礼包式的未知体验,令人难以忘怀。

 知了叫个不停的盛夏中午,精力充沛的农村孩子是睡不着的,烈日下的果林藏着无尽的诱惑,引得我们到处晃悠。暑假,正是土芭乐成熟的季节。每天上学骑车必经过邻村的一个小山坡,山坡上种着几户人家共有的一片芭乐,山坡下便是村民的房屋。那时,每家每户基本都养有狗,一有动静,狗便会狂吠,引得主人出来查看。如果被果子的主人发现,向父母告状,少不了要挨一顿胖揍。看着树丛中的芭乐从小指大小慢慢长成拳头大小,颜色也由青绿变成浅绿再转黄。树叶中的浅黄果子,好像隐隐向我们招手,引得手痒嘴馋的我们坐不住。要摘芭乐,得先看看果子熟了没有,单单用眼判断还不行,还得进芭乐林转一圈,闻一下味道。还没钻进芭乐林,芭乐特有的香甜味道便飘过来,撩拨着我们的味蕾。摘芭乐,还要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要等到1点左右,太阳最烈的中午。那时,人们在小睡,狗也在打盹,路上基本看不到行人,炎热的太阳把人都赶回屋里去了,偷摘行动才能正式开始。摘芭乐一定要带一个细长的竹竿,竹竿的尾部用石块砸开,卡个小树枝,做成夹子夹果子。一切准备就绪,妹妹在边上放风,弟弟则快速蹿到树上摘起了果子。我在树下拿竹竿夹果子。边摘还要边竖起耳朵听周围的动静。安静的中午,仿佛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夹子把结着几只果子的树枝夹断了,发出“咔嚓”的声音、夹子承受不住树枝及果子的重量掉下来发出“砰”的响声,好像惊醒了屋里正在睡觉的主人及打盹的狗,依稀中,我们好像听到了屋里主人起床走动的声音、狗狂吠的声音,我们害怕得不得了。吹个口哨,让树上的弟弟快速撤退。撒腿狂奔,连竹竿和摘的果子也顾不上了。回到家才发现,摘芭乐的过程中,手上、脚上被树枝划拉出很多带血印的划痕,还被蚊子咬了很多大包,神经高度紧绷的我们,这才后知后觉感觉到疼和痒。做贼心虚的高度紧张、忐忑不安,让我们最终空手而归、落荒而逃。一次教训,得以终身受用。

 钓鱼、偷摘果子,都是好奇心驱使下忍不住的一时手痒。在父母“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价值观培养下,钓鱼、摘果子的体验,浅尝辄止。

 在清澈的小溪里摸螺蛳、河蚌,在池塘里捞鱼、捞虾,采摘四季的水果,烤番薯、捉萤火虫、钓青蛙、捕蜻蜓、打旱塘、跳皮筋、扔沙包、抓石子……我们的童年时代,物质生活不算丰富,但是精神生活却是非常富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