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 方
近年来,我市大埔县湖寮镇莒村紧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主基调,探索出“功德银行”“五事工作法”、积分制、红黑榜等治理模式,充分凝聚起干群乡贤力量,走出一条乡村善治新路子。(详见《梅州日报》4月17日1版)
何谓“功德”?功业与德行也。在佛家人看来,行善积德就是有功德。从报道来看,大埔莒村这家“功德银行”2019年9月“开张”,目前累计筹得630多万元善款,用于村内建设、养老助残、扶贫助困、奖教奖学等公益事业,实施了小公园、农耕馆、村史馆、凉亭、路灯等20多个建设项目。完全可以说,该村配套设施的持续升级、村容村貌的大幅改善,“功德银行”功不可没。
“功德银行”激发了正能量,涵养了好风尚。李宗旺夫妇捐资40万元建莒村村牌坊、何铭三先生捐资10万元安装路灯75盏、李维海先生捐资5万元修建道路……在“功德长廊”上,镌刻着热心人士的芳名和捐资情况。《周易》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祝愿好人一生平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在一众热心人士的襄助下,该村各类善行义举将会得到不断接力,这间“功德银行”将会越办越“红火”,“功德”将越来越圆满。集腋成裘办大事,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期待越来越多热心人士不断往“功德银行”“储存”正能量,齐心协力把这间“银行”办成一座有口皆碑的“功德碑”。
功高照日月千秋永驻,德盛存心间万世流芳。高尚的品德如同磁石,能够产生强大吸引力,吸引广大民众见贤思齐;高尚的品德如同号角,能够产生非凡凝聚力,凝聚起全社会向善向上的力量。大埔莒村的这家“功德银行”,“储存”起所有村民及热心人士的善行义举,在潜移默化中让广大民众有了学习榜样,激发起他们向善向上的力量,共同走出了一条基层乡村德治、善治的新路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村容村貌的改善和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近两年,该村吸引200多人返乡居住或创业,水稻、烤烟、果蔬、光伏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向世人展现出一幅富春山居图图景,令人称羡。
“功德银行”,功德无量。大埔莒村设立 “功德银行”的正向效应,让我们看到了一条凝聚民心促进乡村基层治理、增强向心力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这样的“银行”,不妨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