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村村的光伏发电项目。(钟小丰 摄)
●本报记者 张莹娜
特约记者 钟 戈 钟伟才
陈绮冰
春是希望,万物欣欣向荣。走进梅江区城北镇上村村,稻田里、玉米地里皆是忙碌的身影,农户们正在紧抓时机忙生产,产业发展的前景一派向好,村集体经济迸发全新活力。
近年来,上村村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探索多模式、多元化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统筹村集体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协同各村联建,实现抱团发展,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提升“输血”质量,促进村集体经济实力整体提升。数据显示,该村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4万多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7.47万元。
持续“造血”
夯实致富道路
“上村村生态环境优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品质较优。”上村村党总支书记古海斌告诉记者,以前由于种植分散、农田附近缺少灌溉水源等原因,该村产业效益低,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
2022年,通过党员干部主动带头种、动员村民参与,以及在由广东省侨联、暨南大学组成的驻梅江区城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支持下,该村投入16.7万元复垦205亩耕地,根据耕地的不同现状种植太空稻、旱稻、玉米、鹰嘴桃、草莓番茄等作物,将原先撂荒的土地变成了丰收的沃土,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产品种植、采摘、销售的产业发展道路,为村民们创造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同时,该村还积极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改造失去灌溉功能的水圳,将道路进行拓宽。“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村内的环境和生产条件越来越好,我们也越来越有干劲。”目前负责管理60多亩耕地的村民陈春香告诉记者,通过精心耕作、精心管护,相信会有个好收成。
除了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外,该村还“借光生金”,实现“依靠科技,依靠自然”的绿色发展。目前,由暨南大学投入资金46万多元、省财政厅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30万元的237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已在村委会并网运行,一排排光伏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据介绍,该项目年收益可达12万元。“接下来,我们计划在原村委会大楼建设142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让村集体经济每年都有稳定的‘阳光收益’。”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驻上村村第一书记余广庆说。
融湾入海
拓宽销售渠道
“这个药材好像是第一次见,闻起来很香。”“梅子酒尝起来很清甜,具有独特的口感。”……日前,暨南大学教师职工和港澳台侨学生走进上村村,在村委会的农产品“小卖场”里,大家纷纷驻足品尝了解各式各样农产品的情况,挑选着自己心仪的产品。“这次来到上村村交流学习,发现梅州的农产品很是丰富,我购买了五指毛桃和蜂蜜带回家尝尝。”暨南大学网络中心工作人员唐译蓉告诉记者,她将会把梅州的优质农产品推荐给更多亲朋好友。
在产品销售方面,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暨南大学五个校区(广州、深圳、珠海)消费帮扶为托底,村企上新公司为主体,通过购买节日工会慰问品、参观学习交流活动、上村村企上新公司网络平台销售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客家娘酒、糯玉米、番薯、预制菜、五指毛桃、梅菜干、柚子花茶、高山绿茶红茶、苦笋等各类生态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推动梅州农产品“走出去”,让梅州农产品“火起来”,积极为乡村振兴发展“蓄势赋能”。
目前,上村村已注册并正在使用“梅江上村”和“暨梅上新”品牌,并申请了QS认证,努力为产业发展打下基础,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下一步,我们将从产品的生产加工、品牌培育、市场开发等方面全面发力,探索多元发展渠道,加大帮扶力度,走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路。”余广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