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育兵
出门的时候,妻叮嘱我拿上伞。
我不喜欢拿伞。小雨有些用不着。农村长大的孩子,没有这样娇惯。也怕忘了,我是容易掉东西的。
拗不过妻,就拿上了。年近半百,妻担忧我受不住,我不想让她担忧。
是去给妻拿药,煎的中药。妻近段时间身体不好,在一位老中医那里调养。那位老中医,离我家有一段距离。
临出门的时候,想背包。想了想,拿上药就回来,中间无事,就没背。
下了楼,就有些后悔了。原先挺大的雨,已经不下了。想送回伞,又怕误了公交,就作罢。
上了公交,出示健康码,刷卡,量体温,坐到座位上。把伞收好。想到记性不好,就把伞绳缠绕在了手指上。
下车,拿药,到公交站。车没来,一查“车来了”,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就徒步。这是我养成的一个习惯。公交还早的时候,就先走路。年龄大了,静坐时间多了,走路有好处,每天都走个几千步。与其干等公交,不如先走路。如此,走了路,锻炼了身体,也省却了等公交的无聊,回去还可以把时间用在更多的地方。
走了几站路,忽然发现,手上只有药,伞不在了。努力地想,也不知道是掉在公交上了,还是掉在药店了。有些后悔,如果背上包,把伞放在包里,就不会掉了。既然已经掉了,那就算了吧!这个年龄,不掉大概是偶然的,掉或许才是常态。心里坦然了。
忽然想到妻。妻是不能淋雨的,不是娇惯,是体弱。这时节,雨水似乎是在弥补前段的不足,天气预报里,就没有停歇过。
连忙打电话给妻。妻听了,说掉了就掉了。她问一下药店。我嘱咐她,赶快再买一把。
又走了一段,才发现黑色的中药袋旁,还有黑色的东西。细看,才发现是伞。原来伞没掉。哑然!连掉与没掉都分不清了。
细想,才想起自己是做了预防的。药袋挡住了伞,是自己一时没看清。
雨又来了,不大。在一个公交站台等了一会儿,又查看“车来了”,还能“再走”两站。是冒雨再走呢,还是在站台等一会儿?犹豫了一下,我决定冒雨再走一会儿。
走着,才想起手里有伞,为什么要冒雨?撑开伞,继续往前走。
回到家,说与妻,妻也笑了。说我是骑驴找驴。
坐到餐桌旁,妻又愣了。除了这中药,妻还在喝一种生血的药。面对打开的药瓶,她怎么也想不起自己是喝了药,还是没喝药。看看水,好像喝了;但印象中,似乎没喝。到底是喝了,还是没喝,她想不起来了,就因为为我开了门。
想了想,妻只得不喝了。少喝一次没事,多喝可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