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篮球课堂 培养学生“阳刚之气” 2022年06月01日  

●丰顺县汤坑中学 吴颂军

 在篮球课堂教学中,从身体、心理和精神三个层面培养初中学生“阳刚之气”。

 “苦有乐趣”,培养学生“身体之阳刚”

 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身体是本钱,先要从“身体之阳刚”着手。学生“身体之阳刚”主要是指体质健康,体魄强健。在篮球课堂教学中,尝试抓住篮球运动中学生的“学”之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之乐趣。

 例如原地运球叫“如影相随”,行进间运球叫“凌波微步”,一边运球一边上篮叫“天马行空”等等,均给学生一种新鲜有趣的别样感觉。学生有了乐趣,老师再加大学生“学篮球”的强度及运动量。对于“运、传、投”的篮球核心技能,首先注重情景导入,运用直观教学、讲解示范等为学生讲授动作要领和方法,在关键动作、关键环节处,增加语言提示。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有时突出单个技术的重复练习,有时突出组合技术的集体练习,要求学生能快速多变,有一定的身体对抗。

 此外,采取听音乐、变节奏的变速跑,变方向、有加速的追逐跑和跳起打板接力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专项体能。教师现场指导规范动作,提醒学生及时调整。通过分组分批,对不同体质的男女学生进行这种针对性的体能分类训练,让学生在学习篮球运球的活动中“苦有乐趣”,“痛并爱着”篮球,从而使不同学生的体质健康,体魄强健,以培养学生“身体之阳刚”。

 “练有难度”,培养学生“心理之阳刚”

 学生心理之“阳刚”主要是指学生自信阳光,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意志坚强等。教师要注重人格养成和审美引导,善于创设问题和困难情境,从而培养其“心理之阳刚”。因此,在指导学生运球时让篮球课堂“练有难度”。教学中设置 “你运我断” “你运我扰”等障碍:一名学生进行原地运球时,另一名学生要灵活运用手臂或者海绵棒,做断、拍、打等动作进行干扰,且要学习模拟比赛实战中的攻防动作。

 教师通过这样多次的反复操作,以锤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在克服困难中体验到自己拼搏的勇气、行动的果敢和意志的坚韧。对心理素质差一点的,多练习,多鼓励,给其成就感;对心理素质好一点的,要提高其训练难度,培养学生“心理之阳刚”。

 “赛有胸怀”,培养学生“精神之阳刚”

 所谓培养学生“精神之阳刚”,主要是指培养学生有胸怀,正义敢为,尽责担当等品质。这里且以培养学生胸怀为例,通过开展各种篮球比赛活动来实施,正所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精心设计篮球比赛游戏规则,赛中故意设置“破绽”,在关键处故意设置“失误”,譬如突然摔倒等现象,借此来考验学生间彼此的胸怀。例如,在群体赛中,对传切配合战术进行熟练运用时,要求学生既要保证发挥团队作战的优势,又要提高其进攻得分的成功率。

 赛中出其不意,故意设计对方队员一个不经意的摔倒。结果当对方的一位队员主动放弃能进球取胜的机会,自觉停下来,不顾一切去搀扶对方已摔倒的队员。这就让篮球课堂“赛有胸怀”,引导学生向善向美,让学生赛出风度,赛出胸怀,有利于培养学生“精神之阳刚”。

 总之,在体育篮球课堂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这也是我们落实体育课堂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准,也有利于实现体育教学的美育目标,使我们的学生生机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