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惠鹏正在采摘油茶
初冬时节,茶花怒放。走进丰顺县汤坑镇吉坪村白泥湖农业种植油茶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雪白的油茶花。一朵朵、一簇簇盛开的花朵跃出枝头,争妍斗艳,蜜蜂不时在花蕊间停歇采蜜。一阵微风吹来,油茶花随风摇曳,飘来阵阵清香。这是笔者近日在该基地看到的生态画卷。
昔日荒山种满油茶树
丰顺县汤南镇外出乡贤罗惠鹏在珠三角经营着生意,但因为2008年遇上金融风暴,生意上遇到许多困难,于是选择回家乡丰顺发展农业项目。
2010年,通过与家人商量后,罗惠鹏流转汤坑镇吉坪村一个叫白泥湖的地方种植油茶。该基地土壤多以红沙、黄沙为主,海拔600米左右,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油茶的生长。为不破坏原有植被,在整地、挖穴、种植一系列过程中,基地坚持人工操作,不使用挖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山体原有地质和水土保持完好。开始创业时,罗惠鹏每天扛着锄头带领50多名工人爬到山上,举镐挥锄,劈山凿石,用柴刀砍出一条条小道。“山高坡陡,机器设备上不去,我就一锄头一犁耙慢慢拓荒,全靠人力完成。”在肥料选择上,基地采用人工施有机肥,确保整个种植过程不使用农药,真正实现有机种植。此外,他还千方百计从外地邀请技术员到现场详细讲解油茶苗木选购、科学种植、病虫防治及机械除草、施肥、剪枝控梢等种植实用技术。经过7年的艰辛努力,一个大规模油茶园初见雏形。“选择最好的油茶品种进行种植,通过改良土壤质量,加强维护管理,确保茶树有良好的生长环境。”经过多年来的栽培与管理,罗惠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油茶产量也逐年递增。罗惠鹏每年都会根据油茶果的具体生长情况,制定最优的采摘计划。
10多年来,罗惠鹏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种油茶上,从前期的种植、抚育、日常管理到后续的采摘、加工,他都会亲力亲为,并且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成为油茶培育的行家里手。得益于规模化种植、精细化管理,以及市、县相关部门的技术指导,他的油茶产量逐年提升。截至目前,该基地种植赣油16号、长林11号、岑溪系列软枝和本地油茶种等9个品种18万株,种植面积共2000多亩,先后投入2600多万元。
油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眼下,基地油茶陆续进入采摘期。漫山遍野的油茶林连绵起伏、绿油青翠,油茶树上的油茶果连串垂在枝头,个个饱满油亮。
曾经的荒山如今摇身一变成“聚宝盆”,罗惠鹏不忘带动周边乡亲们,通过提供除草、施肥、采摘等就业岗位,增加周边村民收入。当地村民罗廷明熟练地穿梭在油茶树间,双手灵巧地将一颗颗茶树果装进塑料桶。他告诉笔者,每年这个时间段都会到油茶山帮忙采油茶,每天150元的工资还包三餐,有一份额外的收入,很开心。据罗惠鹏介绍,基地今年进入第4个投产期,可采摘茶籽50万斤,产茶油3万多斤,产值达300多万元。基地生产的山茶油已注册“碧润源”商标,为保证原料品质,茶籽以纯手工的方式采摘收集,而且油酸含量高,不含胆固醇。为促进油茶对外销售,产品依托农超对接、农产品电商、微商等云服务平台,提高油茶产品在市场的占有份额。
“广阔山林,大有可为,油茶林只要品种优良,可持续发展劲头特别足。油茶种植6年挂果,10年丰产期,种植第20年进入盛果期,寿命可达120年。”罗惠鹏说,油茶基地在规模化种植发展的同时,积极加强产学研对接,与丰顺县林业科技研究所进行技术合作,得到华南农业大学在茶油加工方面的技术指导,从而加快油茶良种推广。基地还连续2年得到广东省林业厅低产林改造项目的资金帮扶。
罗惠鹏表示,今后要树立油茶产业发展标杆,将基地打造成集油茶良种苗木培育、茶油加工生产线、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的现代农业企业,融合当地旅游资源,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经济价值,为更多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助力乡村振兴。
●文/图 张佳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