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钟爱牛 2021年04月01日  

  客家人钟爱牛,在民间流传着迎春“鞭牛”,为牛王爷做生日(牛王诞),用春牛牧童图来了解天气,导示农耕生活等活动。

 立春时节举行迎春牛活动。据乾隆《嘉应州志风俗》记载:“立春先一日,守士官率僚属,迎芒土牛于东郊,饰童男,扮故事,以兆丰登。彩棚台阁,周游城市,士女纵观。次日鞭打土牛。”其时由县官率领僚属,到县城东门外,举行祀芒神,迎春牛的祭祀仪式。把事前用稻草、树、竹枝、黄泥等塑造成一座芒神,和一头土牛里装着五谷,于立春前一天迎到东门外,立春破晓时分列队前往祭芒神仪式。此时司仪高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田禾大熟,五谷丰登。与此同时,锣鼓、彩旗、高灯前进迎接“春牛”。然后由知县带头,轮流用“彩杖”鞭打春牛。此时人们争相抢拾“牛身”上掉下来的五谷和泥块,回家后打碎泥块加水搅拌涂于牛栏、炉灶,将谷粒放入谷仓,预示新的一年将带来好运,安居乐业,福寿绵长、猪肥牛壮。此日,一些县,如兴宁、大埔、梅县等地举行唱“春牛”、迎“春牛”或演“春牛”戏、扮故事等活动。

 用《通书》里的春牛牧童了解一年的天气情况。每年开春前,客家人都纷纷到街上购买《通书》,特别是兴宁罗家的《通书》,对《通书》中的春牛牧童图加以认真研读。认为春牛中的牧童,若双足皆赤脚,预示着这一年雨水多,需要防涝;若双脚皆穿鞋,预示着今年会干旱,需要防旱;如若一只足穿鞋,另一只足赤脚,则认为来年雨水平衡,将会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图解深蕴着丰富的农耕文化。

 举行“牛王诞”(牛王爷生日)习俗活动。农历四月八日是“牛王诞”。在牛角上贴上红纸,这一天,耕牛、耕夫休息一天,给牛煮稀粥,加客家娘酒,用竹筒装好灌注给牛吃。农民家家敬“牛王爷”,请亲友吃喝一顿,谈养牛、选牛、爱牛的经验。据《客家风俗》载,“梅州古时是畲瑶之地,客家人迁来后与畲、瑶等民族同住一地,这一风俗是各民族民俗风俗相互渗透同化而成”。

 牛被赋予财富的象征。牛由于帮助人们耕种,从而使得粮丰谷满仓,用于拉车载物而赚钱致富。而今人们把股票飙升,视为牛市,连续飙升称为牛气冲天。农民耕作讲求精心挑选好的牛,对牛的每一个部位都十分认真挑选。牛头,要瘦小而少肉,面长而脑大,此类牛不仅好耕作,而且长寿;牛眼,眼离角近、眼睛要大而有神,这样的牛好使;牛角,角长大而仰弓,角体扁方则性情良好;牛鼻,要大而软,有力好牵;牛耳,要好动而温顺,耕作耐力强;牛嘴,嘴圆吃草好放;牛齿,须紧密而锋利,吃草快而多;牛颈,颈骨长大则双肩有力;牛胸,须宽阔,则有力走得快;牛身,身短圆,牛肢要鼓,肋骨排列要均匀,则有力;牛毛,要顺生而柔软有光泽,则耐寒抗热;四肢,牛腿、膝骨要粗壮,则稳重有耐力;牛尾,尾直如长梢毛如帚,则善驱赶飞虫护身;牛粪,排出粪便呈螺旋状者则力大而迅猛。(丘祥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