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起,踏青吃“艾”去 2021年03月27日  

  ●廖斯媛

 办公室的同事说她在周末吃了青团,一甜一咸,芋泥咸蛋黄和肉松咸蛋黄馅,入口清香、软糯,并且特意叫外卖送来给我们尝尝鲜。价格不美丽,才手掌般大小,要价八元钱,两口就能吃完,然而馅料十足,吃完唇齿留香。

 立刻回家搜索做法,准备一试。艾草价格亲民,如果有空回农村老家,门前屋后到处有,上手摘嫩芽即可,根本不担心浪费。我妈每次回老家,活脱脱“鬼子进村”的模样,只要是路上长的可食用的根、草,树上无人采摘的橄榄,她统统带回家煲汤。其中,艾草遍地可见。

 做青团的艾草,在我老家称为“五月煎艾”,具有安胎的功效,孕妇可食用;但是还有一种形态相似,但长得略高一点的称为“大艾”,也就是益母草,能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但孕妇禁食。想当初我怀大宝时,十分馋艾草煲鸡,却担心老公买错,根本不敢食用。其实分辨它们很简单,艾草闻起来有股香味,益母草则有点臭;再要细分,翻看两者的背面,叶子的背面发白,不是一色青的便是艾叶。

 春天万物复苏,此时的艾草极嫩极好吃。摘来一筐艾草,去掉艾梗,只保留最嫩的艾叶部分,洗净。烧开水后,放入艾叶焯水,并放入一小勺小苏打,去除艾叶内部的涩味,同时保持艾叶的翠绿色。三分钟后捞出,浸入冷水放凉。捏干水分后捞出,切细放进搅拌机中,加少许水便于搅拌机转动,搅碎后倒出备用。取来大盆,先用小麦淀粉(又称“澄粉”)揉成团。再加入适量糯米粉,倒入艾草汁,揉成不黏手的面团后,切成一份份的剂子,像包包子一样,包入馅料便大功告成。

 小孩子喜甜,包了白糖碎花生黑芝麻馅;老公喜咸,特地剁了香菇猪肉腐皮馅。为了让青团不塌陷,看起来更加翠绿可口,我也做足了“功课”,从网上“偷师”,开蒸之前给每个青团涂上薄薄的一层猪油,关火后稍等片刻再开盖,居然一次成功,小孩都连吃两个。

 如果嫌麻烦,艾草有许多容易做的吃法。直接把艾草煮猪肉汤,肉滑叶香;或者把艾草剁碎盛盘,打入三个鸡蛋,加盐调匀,上油锅煎成金黄色,又香又脆;还可以加糯米粉,做成糯米艾草糍粑;或者简单点,直接把糯米粉加白糖蒸艾粄;更有喜艾者,研究出艾叶肉丸,虽然没吃过,但肉眼可见劳动人民对于满地自然生长的艾草的喜爱。

 我妈为了方便以后吃艾,特地在自家花园种艾,满足随时随地吃艾的心。我一直觉得网上对于广东人“除了地上四条腿的桌子,天上飞的飞机之外,什么都敢吃”的调侃,或多或少涵盖了对我们客家人“敢吃、爱吃、会吃”的赞赏。随处可见的食材,通过劳动人民的巧手、智慧,制成一道道当季美食,是对大自然丰厚馈赠的最美回应。在这浓郁青翠的春季,走起踏青,相约吃“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