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红土地 2021年02月26日  

  ◆萧新民

 排下村属平远县八尺镇辖,西北与江西省寻乌县南桥镇廷岭村川风坳、牛埃石接壤。这个村庄最具特点的是一条3.5公里的河流,像一条绿色彩带流向西北,出省境入江西寻乌南桥镇汇入东江。正如一首民谣所云:八尺十一个村庄,十条溪水汇韩江,唯有排下水流西,出省过境入东江。

 排下人民坚守环境保护这条底线,守住青山绿水,为每一位享受东江资源的人们送去满满的幸福。

 排下邻村肥田村的萧汉申,是清嘉庆十年(1805)二甲第96名进士。其主屋门联“角障如屏高万仞,帽峰似笔扫千军”中的“帽峰”即是指位于排下村的帽子峰。

 一踏入排下村口,国道206旁“广东东江源”五个红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排下东江源生态广场尽收眼底。排下正继续着力整治出更加美好的环境,致力于将排下村打造为“广东东江源第一村”。

 排下还是一块被红色精神映红的红土地。

 由于紧邻中央苏区寻乌县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排下村就与赣南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时,这里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排下村早年被评为革命老苏区村庄。如今,排下村到寻乌县南桥镇牛斗光仍保存有一条1米宽、3000多米长的石砌路。其走向是排下村泥坑子经石壁下、川风坳连接江西南桥镇廷岭村。此路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南下北上及粤赣两地党组织互相联系的重要道路之一。

 1929年,排下邻村的肥田村民萧梓珊,受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思潮影响,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当时掩护在八尺樟田小学任教的张辅高所发动组织的农民革命运动。他们建立了樟田、金溪两个与赣南苏区联系的地下交通站。在此期间,萧梓珊奉党组织指示,利用自己与村民关系亲密的优势,先后在排下村发展了三四户骨干户,作为联系赣南地下党组织的转运点,多次完成传递信息,协助赣南地下党组织召开秘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排下村第一任农会主席张进喜同志的长子还经常回忆其父向他们讲述红军和八尺地下党组织、赣南地下党组织在村里开展活动的情况。交通站和骨干户的建立为沟通平远党组织与赣南苏区的联系,开展党的各项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29年11月,朱德领导的红四军在平远活动期间,曾在排下村开展革命活动。红军大力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为农民运动大造声势,号召农民组织农会和赤卫队,打倒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反动派。现在排下松山下萧氏老屋墙上仍留有“实行土地革命”,署名“红军”的红色革命标语。

 1930年4月,在赣南苏区党组织和中央红军的帮助下,排下村成立了赤卫队和苏维埃政府。

 1930年5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一纵队1000多人分两路挺进平远,一路由纵队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彭祐、政治部主任谢唯俊率领,由寻乌吉潭经大畲坳、邹坊至平远仁居;另一路由甄士光带队,由寻乌满坑出发,于8时45分进入平远现凤头、筀竹,后进入肥田、石峰、排下、八尺老圩及河头等地,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

 红四军驻平远期间,指导中共平远县委召开了全县党员代表大会。全县党员代表大会将全县划为8个行政区,排下村归属第二区。第二区又称河八区,辖八尺、河头两乡。区委书记兼革命委员会主席为张辅高,赤卫队队长为朱福光。

 红四军驻平远期间,排下村广大农民群众在中共河八区委的领导下,与全县人民一道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暴动。全县分四期开展暴动,河八区与仁居区一起规划为第一期暴动区。

 在中共河八区委的组织领导和中央红军的帮助下,排下村民情激昂,与长期压迫剥削穷人的土豪劣绅、地主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激烈斗争。在打土豪、开谷仓、烧契约、分浮财的同时,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边分田边插红旗。几天时间,排下村与全区各乡村一样,大片田地红旗招展。在此次的“五月暴动”中,排下村人民与河八区其他村人民一起,打土豪40多户,没收稻谷1000多石、银圆10000多元,没收生猪100多头及其他物质一大批。所得斗争成果,除上交红军补充部队给养外,全部分给了农民。

 红四军分兵平远,在粤赣边境筑起了一堵保卫中央苏区的南面屏障,阻止和牵制了敌人“围剿”中央苏区的兵力。毛泽东正是利用红军分兵游击的机会,在寻乌深入商店、作坊和农村,广泛接触工人、农民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历时20多天的社会调查,写出了《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这两篇光辉著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排下人民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平远全县红色区域建立,平远与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在推动粤东北地区的土地革命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排下村经历了数百年的洗礼,从洪荒到繁荣,从贫穷到富裕;村民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耕耘栖居,享受着大自然恩赐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断描绘出排下村历史发展的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