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客家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的部署要求,五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客家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各项工作,通过全面实施人才载体建设,深化技工教育发展,重点推进技工技能提升,建立培训技工技能激励机制,鼓励技工技能就业创业。打造了五华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
今天的五华,正以大国工匠精神,推动“广东技工、粤菜(客家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在五华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助力五华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了五华向着高质量发展更进一步,行稳致远,推进“工匠之乡·宜居五华”建设。
“广东技工”工程:建阵地育人才
近年来,五华县为切实做好“广东技工”工程的实施,省人社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陈敏书记、省人社厅领导、爱军市长多次莅临指导我县“广东技工”工程实施情况。县委吴晖书记、县政府少辉县长亲自牵头研究部署实施“广东技工”工程工作,制定《五华县实施“广东技工”工程工作计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具体措施、职责分工,并多次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上研究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大手笔新建五华县技工学校
加强载体建设争当广东山区技工教育排头兵
我县于2016年3月启动五华县技工学校建设,学校占地152.52亩,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投资规模达41177万元。2017年8月开始招生办学,现开设数控加工、汽车维修、口腔义齿制造、烹饪(中式烹调)等11个专业,在校生3238人,教职员工167人,教学设备先进,图书馆藏书10万多册,全面推行校企合作模式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全面结合国家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和省实施“南粤家政”工程要求,今年将开办护理专业。学校经过近三年多的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向上向前向好的势头正逐步形成,得到企业和群众的认可,与广东省技师学院、梅州市技师学院等省重点技师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实施“百校腾飞”工程,争当广东山区技工教育排头兵,力争2021年内创建省重点技工学校。
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10项工程
完善激励机制扩大“广东技工”影响
为全面推进“广东技工”工程,我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至目前,我县共有大昌、华荣、超顺等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14间,开设电商、中式烹调师、美容、电工、母婴服务等16个工种(科目),据统计,2018年以来,共培训学员9600多人次,2020年计划培训10000人次以上。其中,其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200人以上,创业培训300人以上。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我县采取线上培训的方式,对27家企业1498人开展了企业职工线上适岗培训。在此,积极做好黄狮新村的就业创业和安置工作,组织该村群众进行厨师、家政服务人员培训共5期100多名,打造黄狮新村美食名街、“厨师村”,打造月子中心、家政服务特色村,带动村民就业创业致富,以梅林镇南沣山养生养老生态园开园为契机,对该镇22家餐饮企业的厨师进行了培训,打造红色故土、美食梅林,针对转岗转业职工、在岗职工等适岗能力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工作,2018年以来共培训5059人,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152.5万元,将我县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高规格举办技能竞赛
传承创新工匠精神擦亮“工匠之乡”品牌
为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培养和选拔优秀技能人才的引领和示范作用,2018年以来,我县先后评选了“客家(五华)十大名菜(含小吃)”、客家(五华)十大美食食材基地;举办了“酿豆腐十大高手”评选大赛、以五华红薯为主要材料的“厨神争霸”大赛、五华首届鱼生特色厨技创新创业大赛,茶艺师技能竞赛。2020年将举办梅州(五华)中式烹调师(客家菜)竞赛,梅州(五华)首届石雕工艺大赛,形成了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争当好工匠的社会氛围。
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作为素有工匠之乡美誉的五华,历来能工巧匠辈出,特别是在石匠、木匠、牙匠、铁匠的劳动者身上,显现出对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历久弥新。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华石匠参与了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等的建设,受到了国务院的奖励;广州“五羊”、珠海“渔女”等石雕珍品均出自五华石匠之手;3万多名五华籍牙匠遍布全国;投资100亿元占地1000多亩的五华红木产业园,为五华木匠传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
促扶贫 创品牌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战略思想,结合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粤菜”之资源优势,2018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同志在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做强富民兴村产业,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质量兴农之路。
梅州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起来,结合客家菜作为粤菜三大菜系之一的实际,积极实施梅州“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
五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工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创新工作思路,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五华县“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百店扶千户”行动,助力五华县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舌尖”创新,让五华“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亮点纷呈。
一 加大资金投入,创建三大示范基地
在推动“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落地开花的过程中,五华县加快“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平台建设,打造集研发、实训、交流于一体的“粤菜(客家菜)师傅”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在五华县技工学校创建梅州五华省级“粤菜师傅”实训基地,同时在梅州五华地道客家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中心和广东超顺长江农旅园建设市级“粤菜(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为我县“粤菜(客家菜)师傅”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 注重“粤菜(客家菜)师傅”人才培养
大力开展“粤菜(客家菜)师傅”技能提升培训,依托大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超顺职业培训学校,培训厨师1998人。2019年,在五华县技工学校增设中式烹调专业,招录学生169人,其中贫困户子女有23人。今年,计划招录200名学生。
三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 打造优质食材基地
五华将“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的实施与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通过打造广东汉光超顺农旅园、五华高山红薯种植基地、广东长乐烧酒厂、五华县天成三黄鸡种禽场等十大美食食材基地,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引擎。
四 扎实开展“百店扶千户”活动 助力精准脱贫
五华积极开展“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百店扶千户”活动,让粤菜(客家菜)文化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五华着力打造了河东镇沙渴村、转水镇黄龙村和安流镇长江村3个“百店扶千户”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引导全县餐饮企业主动帮扶贫困户,吸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店打工、免费跟厨学艺,定点购买贫困户的农产品,开展扶贫就学,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加快实现脱贫奔康步伐。至目前,全县餐饮企业通过“百店扶千户”活动共帮扶贫困户803户3506人。
“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的实施,让五华的乡土美食带动了当地5538人就业创业。 “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为五华精准脱贫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南粤家政”工程:
抓示范 精技能
在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五华县委、县政府相继成立了以朱少辉县长为组长、甘飞鸿副县长为副组长的五华县“南粤家政”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实施我县“南粤家政”工程相关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在县就业服务中心设立家政服务组,专门负责做好“南粤家政”工程相关工作,使我县的“南粤家政”工程工作有了人员、经费的保障。
为了加快工作的进展,2019年我县有七家定点培训机构增设家政类培训项目,还在五华县创业孵化园建立五华县南粤家政综合培训就业示范基地,在安流镇得位职业培训学校设立五华县月嫂培训中心。同时建设“五华家政服务超市”系统平台,将家政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诚信服务、等级评价、服务满意度调查等纳入平台信息,完善信息咨询、供需对接、评价管理、服务监督等功能。这些平台的建成加快了我县“南粤家政”工程的推进速度。
大力打造五华县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筛选一批办学条件好、培训质量较高的机构承担家政服务培训任务,鼓励伊伊宝贝、长健家政等现有品牌家政服务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诚信经营、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示范性强的家政服务企业,引导企业连锁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五华县实施“南粤家政”工程促进就业工作方案》要求,深入开展四大重点项目培训。以母婴服务、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护理服务为重点,由县人社局、县科工商务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根据相应职能,分别牵头制定专项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统筹规划培训目标任务,加大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培训管理,健全完善培训、技能鉴定补贴等各项政策。探索符合家庭服务职业特点的鉴定模式,鼓励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专项能力考核,经鉴定考核合格并获得证书的,按规定给予相应补贴。推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五华县技工学校开设了家政服务类护理专业,2020年秋季计划招生100人,按职业培训政策规定落实资助(补助)政策,其中贫困家庭学生100%享受技工教育优惠政策。
鼓励引导家政服务企业和培训机构,依托大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培训机构,开办家政服务厨艺培训班等,培育具有五华特色、一专多能的“五华客家大嫂”等家政从业人员。鼓励家政服务企业积极举办家政服务大赛,动员家政从业人员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家政服务水平。
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优惠政策支持。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在技能培训、社保补贴、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到家政服务业就业创业。全力打造黄狮新村家政服务特色村,成立家政服务专业队,让广大村民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我县将继续把“南粤家政”工程抓紧抓实抓好,抓出实效,助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