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阳 冯丹俏
公元1665年,吴六奇在饶平总兵任内去世。消息传到京师,康熙皇帝甚为痛惜,追赠少师特进荣禄大夫,遣官祭葬,御制祭文、碑文,赐一品典式营造其墓于大埔湖寮虎山下。皇帝赐谥“顺恪”,为“顺应天时 恪尽臣节”之意,对吴六奇的忠诚尽职给予褒扬。不论当是时官方的文字,还是后来的《清史列传》和《丰顺县志·吴六奇传》等史料都没有其反清的记载。由此看来,吴六奇反清似乎是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
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年表中神秘消失的1648年
清顺治二年(1645),南明隆武政权授吴六奇为总兵官,统领舟师驻防南澳。据编写《南澳县志》的陈梅湖描述,隆武政权灭亡后,吴六奇于顺治三年(1646)归附南下广东的清将佟养甲和李成栋,为清军占领潮惠地区乃至在两广地区确立军事战略优势立下汗马功劳。暨南大学潮龙起教授等人根据相关史料撰写的《吴六奇年表》载: “顺治四年(1647)吴六奇败明潮州总兵车任重”“顺治六年(1649)吴六奇移驻大埔三河镇,修葺城郭”。相关资料中偏偏少了顺治五年(1648),细究之下,让人深思。
对研究清朝初年历史的人来说,1648年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时间节点。当年的正月,明朝降清将领金声桓、王得仁在江西反清,江西几乎全省响应,很多州县纷纷反正归明,只有以赣州为中心的赣南地区和广昌府仍在清军的控制之下;4月,清朝广东提督李成栋在南雄宣布广东叛清,归附明桂王朱由榔, 一时间全国震动。至此,南明政权控制区域大增,两广地区和江西、湖南、云南等地连成一片,抗清形势有逆转的迹象。究其原因,是清廷对明朝降将等汉人官员有猜忌之心,不予重用。赏不偿功,嫌隙遂生。抛开金声桓不说,就李成栋而言,在清廷进兵江南的过程中,他奉命率军沿苏、浙、闽、粤、桂一线进攻,替清朝夺取了大片疆土。其间,李成栋和他率领的本部军队,即其由明降清的汉兵起了重要作用(另一位南下将领佟养甲只带领少数汉八旗护卫兵)。李成栋自以为功居第一,主政两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料两广总督一职最终落到佟养甲身上。原来,清朝任人唯亲,佟家与努尔哈赤家族有姻亲关系。原来的同僚变成顶头上司,事事受其调度和节制,心怀不满的李成栋杀尽佟养甲的一千多名汉八旗护卫兵,胁迫他一同归附南明政权。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作为明朝降将的吴六奇,有着相同的身份,其心思如何我们不得而知。按照明、清两朝制度,总兵受总督和提督节制,随着两位顶头上司反正归明,吴六奇哪怕是无反清之心,想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头上也是顶着反清之名的。
另外一件事也值得参考,即是时任南明潮州总兵的车任重的被杀。1648年(李成栋宣布广东叛清附明之后),车任重部下不服南明海阳知县约束,被知县桂岳责罚。南明道、府二级长官支持海阳知县对车任重部下的处理。车任重获悉后极其不满,以商议军事行动为借口,请驻潮州城的各级长官到开元寺聚会,借机在席间杀死巡道李光垣和潮州知府凌犀渠。
对此反叛行为,李成栋密令部将郝尚久带兵前来潮州惩处车任重。郝尚久假称“援闽”(指支援郑成功),于1648年除夕日,把部队带到潮州城南门外。正月初一,郝尚久进城拜会潮州镇总兵车任重。之后,趁车任重到南门外回拜之机,出其不意进行抓捕并斩杀于军营。当时的吴六奇驻守在饶平黄冈一带,离潮州城不远,他若不赞同李成栋投明主张,会受到南明军队诸如郝尚久等人的攻击,而史书当中,并无相关的记载。
空白的1648年或是“为尊者讳”
吴六奇再次回归清廷,是在1649年的5月。1649年的春天,反清的形势发生了逆转:正月,何腾蛟在湖南湘潭被俘杀;金声桓、王得仁在江西南昌覆亡;3月,李成栋攻打赣州兵败溺水而死,南明永历朝廷经历了一场中兴的幻灭。之后的5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奉旨南征广东,吴六奇派弟弟吴汉迎谒。从此,吴六奇带领军队跟随清军,平叛潮州,攻陷揭阳,剿除山贼,构筑海防,打击南明在广东的势力,分化瓦解郑成功政治集团,对稳定粤东乃至东南沿海局势,立下了大功劳。
最后补上一笔。不论是广东巡按御史杨旬瑛的《饶镇顺恪吴公墓志铭》,还是《丰顺县志》等史料,对吴六奇广东提督李成栋反清期间的活动,都没有明确的记载,或许可以理解为“为尊者讳”的原因。而当时金声桓和李成栋的反叛,也让清朝意识到“赏不偿功”的问题。况且清八旗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对郑成功的水师毫无优势可言。消灭郑成功政治集团、解决台湾问题,必须依靠明朝投诚过来的熟悉水战的将领。吴六奇累功三次升迁,虽不获总督、巡抚之职成为封疆大吏,但也位居(从)一品。去世后极尽哀荣,儿子吴启丰得到康熙皇帝特许,破例获袭饶平总兵之职,也体现了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之后,吴氏家族多人出任副总兵以上的官职,在清初的武官集团当中影响颇大。至于后来,乾隆皇帝把吴六奇列入《贰臣传》,则是朝廷的政治道德立场发生了改变,而跟吴六奇归明与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