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不担心 但这是我们的职责 2020年02月07日  

古利春骑着电动保洁车,准备开工。(叶惠玲 摄)

  “唰--唰--”凌晨3时许的梅江区梅松路,一把扫帚,一辆电动保洁车,当人们还在被窝中,她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叫古利春,是梅州市环卫局江北所的一名普通环卫工人,负责梅松路、赤岌路等区域的保洁工作。

 2月3日,辖区内确诊了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受到疫情的影响,街道变得安安静静,市民在家中闭门不出,自我保护。古利春像往常一样,穿着黄色的工作服,戴好口罩、橡胶手套和斗笠,拿起扫帚和簸箕,骑着电动保洁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大概早上6点左右才能清扫完负责的辖区。” 古利春告诉记者,早上3点到6点他们要把负责的街道“大扫”一遍,接下来便是进行保洁;清运、消杀果皮箱以及小区的垃圾箱等,一直要忙到晚上9点才能下班。如今疫情严峻,为了减少细菌的滋生,他们增加了消杀的次数,上班时间也就更长。刨去中间休息,一天要干12个小时,干一天,休一天。

 面对近期疫情防控形势,特别是她要负责清理梅州确诊病例活动过的小区卫生,当问到每天工作在一线是否有所顾虑时,古利春告诉记者,顾虑肯定是有的,但工作总要有人做。

 “我们自己也会注意防护,单位给我们发了防护用品,每次工作我们都会戴好口罩、手套。处理废弃口罩我们会穿上防护服,下班回家会拿酒精擦拭工作服。”她说,现在情况特殊,家里人也有嘱咐她要戴好口罩,但都挺支持她坚守工作岗位。

 古利春进入环卫部门已干了5年。她说,疫情刚发生的时候她也会担心,但同事劝慰她,做了这行就要好好做,防护措施做到位,不怕的;而且这是我们的职责。跟记者聊完后,她又拿起工具,骑着电动保洁车继续工作了。

 记者在虹桥头垃圾中转站看到,像古利春一样装扮的环卫工人还有几个,都是载着垃圾回来,倒掉之后匆匆又走了。好几个环卫工人脸上戴了两层口罩,除了医用口罩,还戴了棉口罩在外面。

 “我们的口罩比较紧张,但只要买到、收到有口罩,就会第一时间发给环卫工人。”卫生监督员陈苑萍对记者说道,有些工人觉得一层口罩不够,往往会在外面戴多一层棉口罩。

 今年即将退休的陈苑萍是环卫系统的“老人”,自1993年入行,她已经干了27年。27年里,她基本没休过假。今年疫情发生防控严峻,她更是带头冲在前,“我是管理人员,而且是一名有20多年党龄的党员,更要起到带头作用,这是我们的职责。”

 陈苑萍是负责东山大道片区日常环卫生产作业的管理组长(卫生监督员)。她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他们的工作任务多了,除了增加对废弃口罩的处理,还加强了对运输车辆、垃圾桶、果皮箱等的消杀工作。“废弃口罩回收专用桶,每天我们会对其进行消杀三次,严格要求环卫工人戴口罩、手套,穿防护服进行作业。”像梅州确诊病例活动过的范围,他们还会加大消杀次数,不留疫情防控死角。

 据了解,这段时间,梅州市环卫局江北所没有一个环卫工人退缩。“说完全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这是我们的职责。而且我们有尽力在做好防护措施,通过微信群、现场讲解、在环卫车辆停放点滚动播放疫情防护标语等形式向环卫工人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和个人防护要求,提升他们的防护意识。”陈苑萍说,虽然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工作,经过反复地讲解疫情的症状情况及防治办法;每天对工人监测体温;对人员的外出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实时监控;给工人们发放口罩、橡胶手套、夹子、84消毒液等,保障工人们的防护用品,工人们也就慢慢卸下了心理包袱。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环卫工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们的职责。”他们很平凡,想法也很朴实,却彰显了责任和担当。

 记者注意到,目前,多数市民出行都会有意识地佩戴口罩,希望大家在丢弃废弃口罩时一定要处理妥当,不要随意把口罩丢弃在普通垃圾桶里和地上,对默默付出的环卫工人多一份关心和支持。梅州市环卫局已在城区市政道路、商业区和居民小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投入约300个废弃口罩回收专用垃圾桶。

 据梅州市环卫局江北所所长蔡梓航介绍,针对废弃口罩的收集和清运,他们安排了专人专车进行消杀、收运、处置。普通居民日常使用过的废弃口罩,会统一运送至指定垃圾焚烧厂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医疗机构以及其他疫情防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口罩,则会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置,由市里的定点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处理,确保废弃口罩不产生二次污染。(叶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