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关工组织倾心关爱农村创业青年 助力年轻一代追梦田园 2019年12月03日  

创业青年在客天下农电商产业园参观我市富硒农产品。

  近年来,梅州各级关工组织把助力年轻一代追梦田园作为时代重任,对农村创业青年培训坚持“办班常态化,内容专业化,方式基地化,服务密切化”,截至2019年底,全市举办培训班共587期,参训共49256人次,实现了市的行政村全覆盖,为推动乡村振兴、山区绿色崛起作出了重要贡献。

 ●何碧帆 整理

 让青年筑梦田园

 有人说,“70后不想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这种现象,在某些乡村确实存在。但在梅州,却有另一番景象。一群青年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关工组织的关爱帮扶下,扎根故土,筑梦田园。

 梅江区长沙镇小密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玉婷,曾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本来,毕业后做个白领,落户城市,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在实习时期的一次回乡考察中,她大受触动:“当地农村有种茶的历史和经验,但由于技术、规模和销售等原因,导致茶叶产量少,效益低,很可惜。”她理智地分析了就业形势,决定回乡种茶。

 李玉婷回到了家乡,不仅如此,她还动员同样在广州某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并已就业的男友、现丈夫也落户乡下。李玉婷的父亲为支持女儿创业,不但把自己做生意攒下的钱全部拿出来,还抵押家里的房子申请贷款。感恩于家人的付出和关工委的支持,她创业农村的意志更加坚决。她亲力亲为,带领员工修路架桥、开荒拓土;专业不对口,她请教专家,咨询同行,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如今,已是踏入创业第11个年头的她,仍雄心勃勃,决心扩大茶园规模、营建新的茶厂。

 写好“创”字文章

 青年们能安营扎寨于农村,很不容易;以后的道路怎么走,难度更大。梅州关工委的老同志们全力帮助他们下功夫写好“创”字文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要发展,必须紧追科技前进的步伐。2016年11月19日上午,兴宁传来好消息:袁隆平院士选育的超级稻新组合晚造实割亩产705.68kg,早造实割亩产832.1kg,年亩产达1537.78公斤,打破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

 作为项目实施者,兴宁市辰兴种粮专业合作社的李志新兴奋不已。他虽从事水稻种植十多年,但面对重任还是倍感压力。“种水稻产量提高一斤都不容易,更何况质量也要搞上去!”他采用袁隆平院士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应用华南农业大学的栽培技术,依据专家组提供的种植管理规程严格操作。其间,经历了不少波折:首次测产不够理想,晚稻遭遇多年不遇的强台风……但李志新扛住了压力,最终获得成功。在测产现场,袁隆平院士表示,“这次项目成功,代表着中国水稻产量创下了一个新的世界纪录。不仅产量有突破,大米质量可以与日本的越光米媲美。”

 打好“特色牌”,是梅州市关工委培育创业人才的又一抓手。引导青年们以本地资源禀赋和独特历史文化为基础,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创业之路,在不断优化稻米、茶叶、金柚、脐橙、油茶、养猪、养鸡等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还培育了豪猪、肉鸽、白玉蜗牛等新的产品。尤其在做大做强富硒产业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

 梅州拥有数千平方公里富硒土壤区域,硒平均含量达0.53MG/KG,是广东省乃至我国长寿富硒高端食品的重要生产基地。“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不充分利用就太浪费了!”梅州市关工委主任、老市长何正拔提出,要引导创业青年做好“硒文章”。2016年10月,第六届国际富硒长寿产业联盟大会及论坛在梅州举行,市关工委争取主办方的支持,组织70名农村创业青年参加,把培训工作伸入到国际活动中去。最近,市关工委又拿出资金为全市30个农村青年创业培训示范基地进行土壤和产品的硒含量检测,为打造富硒精品提供了依据。近几年,梅州创业青年开发的富硒米、富硒水、富硒茶、富硒酒等,成功打入市场,收获可观经济效益。

 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对扎根在农村的青年,从创业之始,梅州关工组织就引导他们树立顾客至上、质量第一、诚信经营、绿色发展等思想理念,逐步打造品牌,让品牌战略在竞争中成为制胜法宝。大埔县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展华在实践中意识到:科学管理,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因此,他聘请专家制订科学管理方案,引进技术人才,定期培训员工,做到管理统一化、产品标准化,企业知名度节节攀升,成为全国最大蜜柚种植大户。邓展华感慨地说:“上级领导和省、市、县关工委的关心支持,为我公司健康发展、产品升级、品牌打造注入了强大动力。”如今,梅州市关工委培训过的学员中,年收益50万元以上的有1795户,50万-100万的有389户,100万元以上的有196户,评为县(市、区)以上龙头企业的有118家。

 培养致富“领头雁”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梅州关工组织追求的不是“发一个”,而是要“富一片”,他们极力推动先富起来的创业青年成为共同致富的“领头雁”。

 2010年,经过评选,梅州市关工委在全市重点表彰了8位“创业青年之星”和54名“优秀创业青年”,印发他们的先进事迹材料、召开经验交流会等,让他们的事迹在农村家喻户晓。这些受表彰的创业青年不负众望,自己创业致富之后,主动帮扶周边农民走共同富裕之路。兴宁市创业青年陈伟波从小跟随父母在深圳生活、学习,大学读的也是工科,却因看好农业发展前景而回乡投身鸽子养殖事业。他颇具雄心:“在禽类食品中,鸽子还没有家喻户晓的品牌,希望我的品牌‘陈小鸽’能做到。”在这种理念驱策下,年轻的陈伟波一头扎进自己并不熟悉的家乡,联合当地农户,奋力拼搏。2013年春,受禽流感影响,大量肉鸽无人收购,损失惨重。陈伟波一度很灰心,但想到有这么多农户跟着自己干,决不能放弃,于是,四处借贷,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公司终于生存下来,迎来了好行情。

 受到表彰,陈伟波大受鼓舞,也更坚定了信心。2018年,他销售肉鸽200多万只,成功入选“2018年度全国百名新型职业农民”资助项目名单,带动当地507户农民脱贫致富。他还成立“金绿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咨询、技术培训、融资担保、市场营销等服务,到目前为止,共孵化培训2000多名新农人,为36位新农人提供200万免抵押低息贷款。

 从2014年开始,梅州市关工委在自己定期举办创业青年培训班的基础上,联合市农业局、人社局建立命名了30家企业为“梅州市农村创业青年示范培训基地”。到2019年底,这些基地共培训学员74041人次。

 打造基层工作者队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梅州关工组织在实践中深深感到,在农村只是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远远不够,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支有觉悟、有能力、有爱心的基层社会工作者队伍。因此,梅州关工组织在培训中坚持立德树人,不仅教授他们农业知识,还引导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积极上进,积极向党团组织靠拢,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社会管理事务,不断增强才干和能力。

 梅县区松口镇大黄村,群山环绕,绿水悠悠。柚园里,果农辛勤劳作;广场上,老少休憩嬉戏。谁能想到,这个美丽怡然的村昔日竟是赌博成风的“问题村”?大黄村的转变,廖建明功不可没。曾在深圳打过工的他,2007年回乡创业种植柚子,在关工组织的关注与扶持下,不仅习得一手种植技术,思想觉悟也不断提高。2011年他当上村委主任、党支部书记后,更以全村发展为己任。有的村民一时跟不上,比如有个聚赌的“领头人物”坦言:“像我这种人,一没资金、二没信用,怎么发展?”于是,廖建明找他谈了十几次,使他慢慢有了转变。

 要发展,就得有资金。廖建明不断地跑金融机构,争取到客家村镇银行服务点落户大黄村。廖建明不但向银行作出“三负责”的保证,还为好几位村民作担保,当中也包括那位赌博“领头人物”。开头两三年,几位村民创业没有起色,眼看贷款还不上,廖建明用自己掏钱和向外筹钱的办法,帮他们解决了周转难题。产业发展,村风也随之转变,“赌博村”变成了“信用村”,银行给全村共发放1亿多元贷款,迄今未发生一例违约,终于争取到梅县金柚产业园项目落户大黄村,使村的发展又上了新台阶。那位曾经的赌博“领头人物”也过上了小康生活,还当上了村民小组组长。

 目前,梅州农村创业青年中,入团的有727人,入党的有641人,担任村、镇干部的有470人,担任过基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有208人。

 据了解,今年市关工委农村创业青年培训力争上升新层次,5月份组织农村创业青年到浙江学习“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范例,谋求绿色发展;7月份组织农村创业青年到连城学习富硒农业产业开发,挖掘梅州富硒宝藏资源,提高产业附加值,谱写富农新篇章。

 (文字图片资料由市关工委提供)